您当前位置: 首页 > 新闻资讯 > 行业新闻 > 文化奇葩开在科技沃土上— 桂林国家高新区发展文化产业背后的故事
文化奇葩开在科技沃土上— 桂林国家高新区发展文化产业背后的故事

2011-12-13  (来源:桂林日报)

 

    本报记者韦莎妮娜 通讯员黄绪兴 朱继红

    高新科技。文化产业。

    乍一看,这两个词似乎没有必然的联系。前者,是跟精密的仪器、物理化学符号打交道;后者,则离不开文字、艺术、创作等,更为感性。

    然而,正是这两个看似无关的产业,在桂林国家高新区却呈现出了互荣互生的景象。这座有着整整20年高新科技产业发展史的城区,在经历了一个华丽转身后,开始向文化产业大步挺进。

    故事还要从2008年说起。经过多年发展,不少国家高新区可谓是喜忧参半:喜的是辖区内已形成了较完备的产业链条,发展模式日益成熟;忧的是,“等指示、靠政策、要扶助”的模式已跟不上时代的发展。如何另辟蹊径抢占潮头?文化产业,就是在这个时候跃入了高新区眼帘。

    从发展工业、发展高科技工业到发展文化产业,高新区的举动让大家不解。“发展文化产业,这么做靠谱吗?”然而,高新区摆出了自己的依据:文化产业低污染、低耗能、高附加值,完全符合桂林这座山水旅游城市和历史文化名城的发展理念。而近几年,高新区文化产业的发展势头很好,其年均增幅达到了15%,对GDP的贡献率也在逐年增长。同时,高新区有197家文化企业,占全辖区企业总数的10%左右。其中,年产值500万元以上的文化企业就有24家,文化产业产值超过20亿元。于是,在考察了黑龙江的亚布力、瑞斯达沃斯、海南博鳌论坛后,高新区坚定了发展文化产业的路子,决心以文化节庆促产业发展,用文化搭台的方式,唱好经济发展这场大戏。

    事实证明,高新区的这次转型及时、准确且颇具前瞻性。2009年,第一届创新创意文化节成功举办后,高新区尝到了甜头:此届文化节,他们一举签下9个大项目,签约额为5.29亿元。在接下来的两年内,创新创意文化节延续了首届的良好势头,开始成为高新区又一张“金名片”。以第三届文化节为例,短短3天,40多项趣味横生的活动吸引了30万人次参与,同比再创新高。同时,文化节还成功地与有着“动画界奥斯卡”美誉的法国昂西国际动画电影节结成了友好对子。

    “每一届文化节我们都在‘做加法’,让活动更多,更有趣,更上档次。”七星区委、高新区工委负责人说,文化节举办到第三届,高新区基本实现了“外树形象,内聚人心”的初衷。而在第三届文化节圆满收官后,高新区做了一次统计:三届文化节共签约项目45个,签约金额近百亿;在全国高新区综合排名前进5位;文化产业对高新区GDP贡献率达到10%!

    文化节仅仅是文化产业这个大篇章的一首序曲。党的十七届六中全会的召开,文化产业更是成为了举国上下关注的焦点。高新区结合文化大环境和辖区文化产业的实际,形成了更清晰的发展思路:通过整合产业资源,加快文化产业发展步伐,逐步形成品牌化、民族化、国际化的文化产业,最终实现文化产业和文化事业的大繁荣大发展。

    “桂林有着丰富的自然资源和人文资源,应该将这些资源加以整合和利用,将音乐产业、设计产业、创意产业和动漫产业做成品牌产业,同时突出民族特色和本土特色。”七星区委、高新区工委负责人说,目前,该区文化产业的凝聚力、辐射力和竞争力开始在漓东凸显。投资2.5亿元的广西最大创意产业园一期已经建成,30多家以软件、动漫、设计为主的创意企业入驻园区,未来2-3年,创意产业园将迎来百家企业入驻。

    在创意文化和产业的引领下,高新区形象品牌、会展经济品牌、动漫产业品牌、创意产业品牌得以迅速提升,国际合作越来越密切。由于第三届文化节与昂西国际动画电影节结成了友好对子,一些互动性强的国际活动,如中法学生交换寄宿、在桂林设立昂西国际动画电影节赛区、开办动漫企业总裁培训班等有望在未来几年开展起来。